廣東東莞市質監局對企業重點幫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推動外源型經濟向內源型發展
本報訊 (記者沈 洪)目前,正當廣東東莞市數萬家出口企業因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產品出口受到嚴重影響時,該市質監局為配合出口轉內銷企業產業經營方向的調整轉型,采取一系列措施,從標準、計量、質量管理等方面對企業進行重點幫扶。這種雪中送炭的服務方式,推動東莞市外源型經濟向內源型經濟發展。
今年以來,由于受出口退稅率下降和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放緩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東莞市相當一部分出口企業經營成本上升,利潤下降,出口增速減緩,甚至出現了停業倒閉的現象。由于東莞市的外源型經濟較為發達,內源型經濟發展較為滯后,由此給東莞市整體經濟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
為此,東莞市開始了產業結構調整,原來的一些出口企業也著力開拓國內市場。然而,出口企業的產品長期接受國外的訂單生產,無固定生產標準,計量和質量管理體系與國內質量法律法規不相適應。企業對國內各類行政許可不甚了解,按國內要求,很難保障產品質量,無論是組織生產,還是開拓國內市場,都遇到極大困難。
針對這種現狀,東莞市質監局積極配合該市產業結構調整,幫助企業建立健全標準、計量、質量管理體系,在企業標準備案、特種設備、3C強制性認證等行政許可準入方面,幫扶企業做好基礎性工作。在該局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協調下,各個相關業務科室,為出口轉內銷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建立了服務通道,將幫扶工作形成制度化。
出口轉內銷企業面臨的是市場渠道、營銷、品牌、研發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其過程更是一個企業自我轉型的過程。該局主動聯系各個鎮(區),在技術檢測、標準等關鍵環節予以引導,適度發揮行政作用,初步掌握了一批出口轉內銷企業的情況,為配套服務打下了基礎。與此同時,緊緊圍繞東莞產業結構調整轉型與升級工作,引導“三來一補”等加工型企業就地轉型,從標準、計量、質量管理制度及相關法律法規方面幫扶企業,逐步開拓國內市場,構建起了質監局、鎮(區)政府、企業三位一體的互動工作格局。《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