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內蒙古烏海市聚焦“政務、商務、社會、司法”四大誠信領域,扎實推進信用生態建設,擦亮“信用烏海”品牌,構建政府引領、多元共治、法治保障的誠信建設格局,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是筑牢政務誠信基點,夯實依法行政“壓艙石”。創新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評價機制及應訴流程導圖,開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評價66次,累計下發提示函100份,著力推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出聲”。全區率先建成“一件事一次辦”掌端審批系統,全市特色“一件事”審批時限壓減93%,今年累計辦件9162件,實現“一件事”從能辦向好辦易辦轉變。創新建立合同備案審核機制,審核備案政府合同46件,消除法律風險點170個,有效促進踐諾履約。
二是聚焦商務誠信基點,織密重信守諾“責任網”。編制《關于我市涉企行政執法和信用修復工作的報告》,實行信用修復受理、初核“雙人審核”及“一日辦結”工作機制,目前已修復2147條行政處罰,幫助1250家企業重塑信用。積極倡導企業簽署《誠信經營承諾書》,全市企業實報13104戶。持續拓寬融資渠道,引入42家金融機構及第三方機構,累計實現授信28.6億元,率先在自治區范圍內舉行“電能通”貸款簽約儀式,推動金融工具與實體經濟協同發展實現新突破。
三是厚植社會誠信基點,引領崇德向善“新風尚”。舉辦3期普法早市,累計發放《內蒙古自治區社會信用條例》宣傳冊、折頁1000余份,開展誠信主題宣講活動180場次,線上線下受眾7000余人次,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社會氛圍。積極落實《內蒙古自治區誠信典型企業選樹管理辦法》,目前全市已有7851家企業榮獲自治區級誠信企業。推出烏海誠信電臺節目《誠信之聲》,廣泛宣傳誠信企業和部門的典型事跡,營造褒揚誠信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是找準司法公信基點,守牢公平正義“法治線”。常態化開展“兩項監督”工作,提高監督力度,堅決糾正應立不立、違法亂立等問題,提高偵辦重點案件質量。聚焦民生和經濟領域,深入開展虛假訴訟監督、打擊破壞環境資源違法犯罪和“昆侖”行動,常態化開展“四超”專項檢查,切實維護司法權威。打造“律師助企公益法律咨詢點”,開展民營企業“法治體檢”系列活動45場次,出具專業意見85條,審查合同60份,著力破解民營企業急難愁盼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