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依托標準化增強農業競爭優勢
產業大了 農民富了 產品火了
本報訊 (王力平)金秋時節,碩果累累。9月3日,當參加山西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推進會的代表們在山西長治市的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里參觀時,他們感受到的不只是收獲的喜悅,還有標準化給農業帶來的巨大變化。
在山西省的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中,長治市一直走在前面,比如,在2005年全省的36個示范區項目中,長治市就承擔了25個。作為國家標準委確定的首批兩個全國農業標準化綜合示范市之一,目前,長治市有30多種綠色農產品打入全國20多個省市的1000多家超市,有11種產品進入日本、韓國、新加坡、俄羅斯等國際市場,綠色農產品出口創匯達到2000多萬元,銷售收入達到25億元。
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給長治市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2007年,長治市人均純收入達到4410.5元,增長13.4%,其中農業標準化對農民增收的貢獻額占到60%以上,被山西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增加農民收入先進市”。專家指出,這標志著長治市現代農業發展正在向以標準化為重要標志的新階段邁進。
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促進了山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延伸了產業鏈條,加快了全省農業產業化進程;提高了農民的標準化意識,促進了傳統觀念的轉變;改善了生態環境,促進了可持續發展。在示范區建設中,各級政府及質監部門加快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實施全過程標準化管理,有效杜絕了化學、生物和環境污染物對農產品的危害,保證了“從農田到餐桌”整個過程的質量安全。
高平市的生豬養殖標準化示范區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標準化”的建設模式,有效提高了生豬質量安全水平。“華康”、“正易”兩個生豬品牌通過了國家無公害生豬產品認證和“進京生豬生產基地”資格認證,產品打入國際和港澳市場。晉中壽陽的無公害甘藍享譽全國,成為北京奧運會專供農產品。屯玉種業通過示范區建設,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帶動了廣大農戶標準化種植,提升了產品質量、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名列全國種子行業50強的第二名。“屯玉”品牌更是成為山西農業領域的首個“中國名牌產品”。臨猗蘋果通過標準化種植,榮獲4枚國際金獎、43枚國家級金獎和12枚省級金獎。臨猗縣不僅成為全省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而且成為中國水果十強縣之一,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首家縣級“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吸引了匯源集團在臨猗投資建廠。
山西省的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為發展質量效益型農業,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建設國家級和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80多個,其中已完成五批國家級示范區建設59個,正在建設的第六批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41個。同時各地還結合當地的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實際,建設了一批市、縣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全省的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打造了山西農產品的新優勢,一批名牌農產品脫穎而出。目前全省已有3個涉農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5個涉農產品獲“國家免檢”稱號,5個農產品被評為“山西省標志性名牌產品”,36個農產品被評為“山西省名牌產品”,沁州黃小米、平遙牛肉、山西老陳醋、廣靈小米、陽城蠶繭等產品成為國家“原產地標志保護產品”,共有605個農產品通過了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453個農產品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