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地理標志產品數量居全國之首
地理標志產品逐步發展成為地方經濟支柱產業
本報訊 (陳清浩)日前,從水東芥菜的產地廣東省電白縣傳出好消息,水東芥菜2007年12月成為地理標志產品后,平均銷售價格每公斤比保護前增加0.6元,產量增加了1.3萬噸,農戶年均收入增幅達90%。水東芥菜是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后,效益大增的一個縮影。
廣東省質監部門從2003年開始全面啟動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并將該項工作與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打造區域品牌和解決“三農”問題結合起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顯著成效。到目前為止,廣東省已有40個產品通過地理標志產品專家評審,其中郁南無核黃皮、馬壩油黏米、端硯等具有嶺南人文特色的36個產品已經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數量居全國首位。
通過開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廣東省質監部門協助地方政府加強產品監管,制定產品地方標準,規范產品生產,有效地保障了產品質量,提升了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部分地方政府還通過開展獨具特色的生態農業觀光旅游來推介地理標志產品,逐步形成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區域品牌效應,取得了顯著的社會與經濟效益。一些具有廣東特色的老產業紛紛煥發出新面貌,部分地理標志產品已經成為“地方名片”。據初步統計,目前廣東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年總產值約76.8億元,比保護前增長了34.5%。
英德紅茶長期以來以其形、色、香、味馳名中外,但由于受市場假冒偽劣產品等因素的影響,英德紅茶的品牌優勢一直停滯不前,國內外市場份額也逐年減少。2006年12月英德紅茶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英德市政府制定了《英德紅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辦法》,英德市質監局組織生產經營者學習英德紅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質量技術要求和地方標準,幫助企業掌握從選種、種植、栽培到生產、加工等各個環節的生產技術規程,規范了英德紅茶的生產,有效地保障了英德紅茶的產品質量。據了解,英德紅茶在獲保護前的市場銷售價格為160~200元/千克,獲保護后,市場銷售價格上升到260元/千克左右,而且還供不應求。近兩年,英德全市茶葉生產年產值超過億元,整個行業重煥新機。
英德紅茶并非特例,2003年佛山市高明區合水鎮粉葛種植面積約為867公頃,粉葛每公頃產1.3萬多公斤,一級粉葛比例約占60%,而且市場銷售價格波動大。2006年4月,合水粉葛成為佛山市首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高明區政府實施標準化規范生產,保障了產品質量,產品單產量逐年上升,銷售價格也一路上升,2006年合水粉葛最低收購價比2005年上漲了0.8元/公斤,當地葛農增收1000多萬元;同時,合水粉葛打開了美國、加拿大等海外市場。今年佛山市高明區合水粉葛種植面積超過1100公頃,成為該區生產規模最大的農產品,年產量超過兩萬噸,葛農總收入將達7900萬元以上。
據了解,廣東省地方政府十分重視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在產品獲準成為地理標志產品后,及時增加科技投入,采用標準化生產和現代化管理,大部分地理標志產品已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的經營模式,使分散的農戶實現集中生產,改進了生產方式,有效地推進了產品生產的產業化和規模化,地理標志產品逐步發展成為地方經濟支柱產業。
據統計,產品獲得保護后比保護前帶動農民平均增收47.9%。在地方政府的積極推動和精心經營下,地理標志產品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地理標志產品銷售價格明顯提升,郁南無核黃皮價格增長50%,陸河青梅的價格增長120%,新興香荔的價格增長100%。地理標志產品生產經營者的生產積極性明顯提高,廉江紅橙的種植面積年增長率39.9%,龍門年橘的種植面積年增長率為70%。同時,地理標志產品的生產經營者經濟效益明顯增加,新興香荔農戶的收入增長71.8 %,程村蠔養殖戶的收入增長150%。《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