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行業實現產業升級的一條新路徑
工業設計成為“第二核心技術”
□ 本報記者 王楊二
20多年前,伴隨著中國家電業發跡的腳步,“工業設計”這個概念第一次被廣泛引入中國,然而,其后連續數年內,家電產業在供不應求的狀態中高速發展,“工業設計”卻逐漸被人們遺忘在規模戰、價格戰之中。今天,當中國成為全球制造基地,當價格戰不再是市場惟一手段,當國際化道路迫在眉睫的時候,中國家電行業已經進入到微利時代,在利潤率相對偏低的情況下,家電企業各方面的運營費用都在壓縮,其中包括本來就投入不多的技術研發領域。
中國家電企業界面臨愈來愈大的競爭壓力,而工業設計上的投入與創新是否會給企業帶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中國家電市場調查研究課題組專家陸刃波認為:中國家電產業在技術競爭沒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外觀設計將成為家電競爭的重要方面。
外觀設計為自主創新開新路
在全球制造業產能過剩、利潤下降的趨勢下,家電產品的外在形象越來越重要,優秀的工業設計可以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幫助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陸刃波舉例說,松下的斜滾筒洗衣機就是突破了傳統滾筒洗衣機的外觀設計,是一種創新的工業設計,在洗凈度和節約能源上都有新的突破。還有東芝以及后起之秀的韓國企業三星和LG,都把工業設計作為自己的“第二核心技術”,不惜重金精雕細琢產品的外觀。
我國家電業在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無可爭議地成為全球的制造基地,“中國制造”的家電產品遍布世界各地。然而,回顧家電業所取得的成就,更多的是建立在成本、價格、渠道等低層次競爭要素之上。對于競爭日趨激烈的家電業,一些家電巨頭發現,要想具備長久的核心競爭力,以“產品設計”為核心的創意理念競爭是突破之路,這一策略逐漸得到廣泛的共識,工業設計正成為家電業自主創新實現產業升級的一條新路徑。
陸刃波認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中國企業界面臨愈來愈大的競爭壓力,而工業設計上的投入與創新將會給企業帶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工業設計以其投入低、見效快、產出高的特點,正日益成為企業經營的重要資源,也成為企業競爭力的又一大利器。今后國內企業更應該以全球為視角,整合資源,配置技術,設計出符合人們生活方式和先進文化理念的產品,只有這樣才能在全球競爭中獲得有利位置。近年來,隨著長虹、海爾等民族企業實力的壯大,也把競爭焦點轉移到了對產品的工業設計上,他們為中國家電在工業設計事業上首先開辟了新路。
要高度重視設計的價值
在經歷了長時間激烈的市場競爭之后,家電生產企業已日趨集中。每個行業內幾大巨頭在規模、品牌、技術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小。通過自主創新帶動家電的持續穩定發展是近年來中國家電行業不斷追求的目標。
專家表示,雖然工業設計在我國有了長足發展,但與國際上工業設計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對此,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秘書長劉明表示,中國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設計的創新,要充分認識到設計的價值。從產品的角度來說,工業設計是最實際、最有效的創新。
現在,很多國內家電企業已意識到僅靠低價格已經無法吸引消費者,必須靠優良設計的產品取勝,必須從以成本為先的制造型企業轉變為以設計為先導的品牌型企業。當然,僅有這個意識是不夠的,中國的企業需要加強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強化對消費者的細致研究,提高家電工業設計水平,把產品設計、商業策略、營銷策略、品牌策略等各方面都統一、協調起來,成為一個高效運作的系統。
設計水平需多方面提升
目前中國不少家電企業已經意識到工業設計的重要性,但具體如何去操作,如何改變對工業設計的認識,多數企業還不夠清楚。據了解,在歐美發達國家,工業設計的資金投入一般占到總產值的5%~15%,高的可占到當年產值的30%。而中國絕大多數家電企業工業設計的資金投入一般不到總產值的1%。在工業設計普遍受到重視的今天,只能說工業設計在中國家電業還處于起步階段。
如何提升自己的工業設計水平?首先,是要把工業設計的眼光和意識與世界先進的文化文明接軌。除了制造的工藝先進外,還和其工業設計水平有關。2007年海爾集團專門在韓國首爾和日本東京各設一家研發中心,以便精確把握當地的審美時尚。追求家電產品的個性和品位家電產品的生命力除了技術的進步性外,還有其獨特的生命元素,有了自己的“思想”,才有其真的生命力。
陸刃波指出,中國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設計的創新,要充分認識到設計的價值。從產品的角度來說,工業設計是最實際、最有效的創新。
國內家電市場目前發展迅速,消費者的生活品位和審美能力提升很快,對產品的需求已從數量、價格、功能等低層次消費轉到品質、品位、品牌的高層次消費,而功能的完備、操控的方便等多方面因素都成為消費者需求的熱點。因此,工業設計在現階段,是實現綜合品牌價值的關鍵手段。這就決定了產品的設計要不斷地花樣翻新,工業設計已經成為企業競爭的重要籌碼。《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