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電視畫面更清晰更好看
——我國廣播電視設備加緊追趕世界水平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已接近尾聲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正在向全世界兌現中國的承諾:舉辦一屆高水平、有特色的奧運會。在電視機前欣賞精彩奧運比賽的觀眾,同樣在享受著北京奧運會的另一項新紀錄:2008年北京奧運會所有場館的電視轉播將全部采用高清信號,北京奧運會也成為首次用高清進行轉播的奧運會。
業內人士表示,這是電視轉播中的一個飛躍。它將大大改變以往所看電視節目的視聽效果,讓人們在家就能享受真正的高清家庭影院。“感覺很多體育比賽確實比以前更清楚了。”王先生深有感觸地說。為了更好地收看北京奧運會,王先生更換了家里的電視機,辦理了機頂盒,專門鎖定央視的高清頻道。
所謂高清節目,即像素數達到1920×1080的電視節目。相比之下,我們通常所收看的電視節目為標準清晰度,其像素數為720×576。像素是構成影像的最小單位,電視畫面上的連續色調就是由許多色彩相近的小方塊———像素所組成的。像素的數目越高,畫面就越清晰。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劉全恩解釋說,同樣的一套電視節目,高清節目承載的信息量是標清的5倍,通常情況下,高清節目采用的是一個頻道傳輸一套節目的方式,而在標清的節目資源里,則可以同時傳輸6套節目。與此同時,要達到高清節目的要求,它的前提必定是數字電視。這無論對于電視節目的制作還是傳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廣電設備提出了新的要求。
“從模擬電視到數字電視,無論是標清信號要求還是高清信號要求,我國廣電設備的質量、技術水平基本能滿足要求,在部分領域已經居于世界先進水平。”中國廣播電視設備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說。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進步,全世界已經進入了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時代,廣播電視事業也隨之得到了迅猛發展,成為多形態、多環節、多功能、多層次的規模龐大的系統。一套廣電節目的完成,需要經過節目制作、節目播出、節目傳送、信號發射以及信號監測和信號接收等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相應的廣電設備。如在節目制作過程中要采用話筒、攝像機、錄音機、錄像機、電子編輯系統、電子新聞采集(ENG)設備、電子現場節目(EFP)制作車、廣播錄音室、電視演播室等設備。
據悉,目前我國的廣電設備質量,在節目的后期編輯制作、播出以及傳輸等方面,都已經達到了世界水平,但在前期的錄制方面,特別是攝錄方面,與世界還有不小的差距。“拍攝制作電視信號的主要設備攝像機和錄像機,我國確實不生產,我是指廣播專業級的。這種產品用量很少,技術水平要求高,基本都是日本產品,德國、法國有少量產品。”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技術運行中心主任楊慶華說:“但后期編輯系統,我國企業則占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這是因為編輯系統涉及到中文的大量應用,國外產品很難滿足國內的需求。”
據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統計,截至2007年12月底,我國縣市級以上電視臺有1676個,其中省級以上電視臺(含教育電視臺)45個、地市級電視臺(含教育電視臺、廣播電視臺)375個、縣級市廣播電視臺1256個。“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廣電設備的市場空間還是很大的,特別是從模擬到數字,從標清到高清,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會帶來新的市場空間,目前國內已經涌現出了如大洋這樣的優秀企業,也在整個市場份額上處于領先地位。”中國廣播電視設備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說。
劉全恩指出,乘著北京奧運會的東風,高清信號已經開始播出,但目前還只是處于試播階段,只有3個城市在制作傳播,按照計劃,奧運會后將達到8個城市,今年年底達到37個,這都給設備廠商提供了新的舞臺與空間。
“從目前國家廣電總局設備招標的情況來看,國產設備還有一定的優勢,而在前期的攝錄方面,硬盤輸入設備也在奮起直追,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國產標準的制訂還有產業政策的利好,我國的廣電設備水平也能不斷提高。”中國廣播電視設備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說。《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