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檢驗方法標準體系 加快技術法規建設
——訪國家質檢總局產品質量監督司司長、第一屆全國質量監管重點產品檢驗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紀正昆
□ 本報記者 劉伊婷/文
全國質量監管重點產品檢驗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檢標委”)將于7月5日成立。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產品質量監督司司長、第一屆全國質量監管重點產品檢驗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紀正昆就檢標委籌備、建立的有關情況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問:成立檢標委有什么背景?對于產品質量監督有什么意義?
答:我國標準體系已基本形成,但標準水平不高,重要產品檢驗方法存在一定缺失,尤其是新方法、新技術應用開發存在明顯不足,新檢驗方法的標準化進程較為緩慢,這在一定程度制約了檢驗方法標準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為此,我們籌備成立檢標委,加強檢驗方法標準的研究和制定、修訂,著力解決這些質量監管中的重大問題和急需項目,加快新技術、新方法的標準化進程,爭取將更多、更好的快速檢測方法實現標準化,使方便、快捷、使用性強的快速檢測技術用于質量監管檢驗,從而提高標準的檢驗水平和檢測能力,進一步完善我國標準化體系建設。
問:請您簡單地介紹一下檢標委的組成情況?
答:根據檢標委的工作性質和宗旨,檢標委由檢驗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認證機構、政府組織、企業和行業協會等有關方面選派的專家組成,每屆委員任期5年。檢標委設主任委員1名、副主任委員若干。秘書處設在中國質檢協會中檢華納質量技術中心,具體負責檢標委的日常工作。第一屆委員會由73名委員組成,匯集了質量監督管理部門、行業協會、檢驗機構、行業龍頭企業等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很強的權威性。
問:檢標委成立之后,將開展哪些工作任務?以何種方式開展工作?
答:按照國家標準委的統一規劃,檢標委將組織有關單位及專家大力推進重點監管產品檢驗方法標準體系的建設和完善。主要將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緊緊圍繞涉及質量安全、衛生、環保、保護國家經濟安全等方面,抓緊制定一批目前質量監管工作中缺失和急需的檢驗方法標準。二是加強科研,不斷提高檢驗方法科學水平,系統分析當前質量監管重點產品檢驗方法存在的問題,組織精干力量進行重點攻關,解決目前制約質量監督和檢驗檢測科學性和準確性的瓶頸問題。三是積極關注和研究國內和國際產品標準發展趨勢和動態,為全面開展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和風險預警提供有力的檢驗和技術服務。
問:檢標委的工作范圍覆蓋哪些領域的產品?如何分門別類地開展工作?
答:檢標委主要負責全國質量監管重點產品檢驗方法標準化的技術歸口工作。重點產品主要是指納入全國重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的660多種產品,涵蓋了消費品、農業生產資料、工業生產資料、重大裝備等多方面的產品??紤]其量大面廣,檢標委根據檢驗標準內在特征和產品檢驗的具體特點,對其檢驗方法標準進行梳理,有重點地制定、修訂一批檢驗方法標準,形成立體式的檢驗方法框架結構,使每個檢驗方法標準在立體框架中都能清晰地找到相應的位置,提高產品檢驗方法國家標準的科學性、協調性和計劃性。
問:檢標委是否會根據當前質量監管現狀和社會需求,來調整工作重點?
答:檢標委的中心任務就是為質量監督和管理工作服務。所以,首先要將一批缺失、急需的產品檢驗方法標準作為第一屆檢標委當前的工作重點。同時,對急需的檢驗方法標準,檢標委將提供一個“快速通道”,迅速組織技術專家展開研究,以最快的速度制定標準,滿足質量監管的現實要求。檢標委還將組織相關單位和專家開展標準技術研究工作。
問:檢標委工作將遵循怎樣的工作原則?
答:檢標委所做的各項工作,將遵循“科學、客觀、嚴謹、公正、協調”原則:一要科學,盡量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提高標準水平,通過科研來形成標準,提高檢測能力和水平,保證科研結果的準確率和精確度;二要客觀,尊重事實,全面地看待問題,客觀地表述專家提出的有效觀點;三要嚴謹,以檢測為基礎,以數據作判斷,運用比較法研究、論證,做到用數據說話;四要公正,首先維護國家利益、人民利益,而不是小集團、小部門的利益;五要注意與其他標委會的關系,做到統籌安排、互為補充、互相促進,同時,不搞重復建設,避免資源浪費,注意統一、整合檢驗方法。《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