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注入新活力
老工業基地遼寧省大力發展高效環保新能源
□ 新華社記者 孟 喚/文
伴隨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步伐,遼寧省通過開發利用新能源,探索突破發展瓶頸,從而增強可持續發展的后勁。
作為老工業基地,遼寧省面臨的能源壓力很大,與生產高峰年相比,原煤年產量下降了26%,原油年產量下降了11%,天然氣年產量下降了38%;目前,外部輸入的能源已超過全省能源總消耗的一半。“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走節能、降耗之路,更要大力發展高效、環保的新能源,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支撐。”眼下,這樣的觀點成為遼寧上上下下的共識。
近年來,這個省通過推進核能、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不斷豐富循環經濟的內涵,推動經濟增長的內在轉變。據介紹,去年開工建設的紅沿河核電站,是我國首個批量化、標準化,一次建設4臺百萬千瓦機組的核電項目。這個核電站一期工程4臺機組全部投入運營后,年發電量將達300億千瓦時,可減少消耗標準煤約300萬噸,并且實現零排放。
太陽能作為一種節能、高效、安全、清潔的綠色能源,受到越來越多關注。統計資料表明,遼寧省日照小時數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年平均日照小時數為2500小時至3000小時。目前,這個省已初步形成太陽能設備產業,太陽能設備生產經銷企業也有200余戶。另據初步測算,遼寧省陸地風能資源約5400萬千瓦,其中可利用資源約1100萬千瓦,而近海風能資源更為豐富。
2007年底,我國第一座海上風力發電站在遼寧省綏中36-1油田成功并網發電,正式投入運營。與此同時,遼寧省內目前最大的風電項目———華能50萬千瓦風電項目一期工程10萬千瓦機組項目,已在遼西阜新市開工建設。沈陽市的法庫縣處于丘陵地帶與內蒙古接壤,年平均風速6米/秒,是風力發電的最經濟風速。近年來,這個縣合理利用得天獨厚的風力資源,開發風力發電項目。眼下,風力發電已成為當地的一大支柱產業。
截至目前,遼寧省的風電裝機總容量已達到35萬千瓦,發電量3.2億千瓦時。預計到2010年,風電裝機容量可達100萬千瓦以上,發電量逾16億千瓦時。在老工業基地振興過程中,近年來遼寧農村生態新能源建設也呈現蓬勃發展之勢。截至去年底,遼寧省通過推廣“四位一體”和“一池三改”等農村戶用沼氣工程,惠及農民42.3萬戶。
據介紹,“四位一體”模式,是一種在同一塊土地上實現產氣、積肥同步,種植、養殖并舉,能量多級利用的新能源使用方式,目前平均每棟“四位一體”的“生態小家園”,可年產沼氣300立方米、提供沼肥16立方米,年出欄生豬5至15頭、冬季生產蔬菜1500公斤,戶均年純收入在5000元左右。統計表明,目前遼寧省農村年秸稈產量達180億公斤,其中76%被作為生活燃料直接燒掉,能源轉化率僅為12%左右。在《遼寧省基礎設施建設“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全省將積極支持農作物秸稈發電、沼氣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垃圾填埋氣發電等。按規劃,到2010年全省農村戶用沼氣工程達到60萬戶;生物質氣化集中供氣工程達到550處,供氣戶數20萬戶。《中國質量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