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丁 瑩)截至6月30日,我國共有27家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通過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的認可,為SARS、H5N1、甲型H1N1、HIV等重大疫病的科研和疾病防控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實驗設施,促進了我國生物安全實驗室防護安全水平的提高,確保相關業務工作的安全有序的開展。
今年第一季度,國家質檢總局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動物檢疫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強總局系統動物檢疫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在實驗室已經取得17025認可的基礎上,根據生物安全認可的要求,補充完善相關技術和管理要求,申請并獲得CNAS生物安全二級或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認可證書。截至2009年年底,沒有獲得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認可資格的,不得從事相關實驗室活動。
CNAS秘書處及時啟動了總局系統動物檢疫實驗室生物安全認可專項工作,并針對專項工作的特點,提出了“積極宣貫、加強培訓、幫建體系、加快評審、重點支持、全面服務”的工作建議。
為加強全系統動物檢疫生物安全管理,依法開展動物檢疫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促進動物檢疫的科學發展,總局還專門成立了出入境動物檢疫生物安全管理專家組。
2003年SARS疫情之后,我國政府對生物安全問題極為重視,國務院于2004年頒布《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規定生物安全實驗室必須滿足相應的國家標準;三級、四級生物實驗室應當通過國家認可。作為中國唯一的國家認可機構,CNAS對生物安全實驗室認可體系進行了系統研究,于2004年組織制定了GB19489《實驗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成功運行了包括認可規則、準則、評審程序、作業指導書等在內的實驗室生物安全認可體系,體系文件涵蓋了一至四級實驗室生物安全認可。在對三級實驗室認可過程中,CNAS培訓并注冊了一批高水平的生物安全評審員和技術專家隊伍。同時,CNAS承擔了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認可評價技術研究與示范”的科研課題,解決了認可當中的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為我國生物安全實驗室認可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