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質監局在全國機動車安檢行業首次制定檢測軟件規范
杜絕機動車安檢中的“貓膩”
本報訊 (齊繼戰 記者王 梅)根據陜西省質監局制定的《機動車安檢機構檢測軟件規范化要求》(以下簡稱《規范化要求》)更新的檢測軟件,既規范了機動車安檢機構的檢驗行為,而且杜絕了利用檢測軟件作弊等違法違規現象。以《規范化要求》為標準,實現檢測軟件的技術升級,這在全國機動車安檢行業尚屬首次。從8月3日起,根據《規范化要求》更新的檢測軟件已在西安地區11家機動車安檢機構試運行,成效明顯。
在西安郭杜機動車安檢站,剛從檢測線下來的一位司機告訴記者:“現在每一輛車都走一個程序,一視同仁。這樣規范化的檢測能夠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對司機和乘客都有好處。”
據專家介紹,目前并沒有相應的機動車安全性能檢測軟件的國家標準或規范,導致檢測軟件質量千差萬別。有些軟件公司為了迎合安檢機構,隨意放寬車輛檢測標準,甚至開放軟件關鍵環節的訪問權限,造成修改檢測數據、出具虛假報告等現象的發生。這些行為損害了檢測機構的公信力,危害了社會安全。
陜西省質監局組織安檢、軟件、汽車方面的專家,從杜絕機動車安檢機構違法違規現象入手,對檢測軟件的設計提出技術性要求。同時結合新頒布的國家標準《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經過調研和反復論證,制定了該《規范化要求》。
根據這一要求,更新后的軟件得到全面規范,即軟件不得留后門、不得具有可人為修改數據或出具虛假報告功能;應具備檢驗結果上報文件自動生成功能和統一出具檢驗報告的功能。這些功能運用在軟件系統后,有效杜絕修改檢測數據、不上線檢測出具檢驗結果、減少檢測項目等違規行為。
例如,車輛在檢測過程中,每輛車檢測的起始和結束時間及檢測每一項的起始和結束時間,軟件系統都有詳細記錄。如果一旦出現某輛車漏檢或不上線出具檢驗結果的現象,在系統出具的檢驗報告中會顯示這個時間段是空白的,這個結果會通過軟件的“檢驗結果上報文件自動生成功能”自動生成文件,上報給質監部門,質監部門與車輛管理部門進行數據核對,根據核對結果對安檢機構進行相應處理。
根據《規范化要求》更新的規范化檢測軟件,保證了涉及車輛安全性能的九大項、百余小項得到逐一檢測。為確保規范化軟件在安檢機構有效運行,8月6日,陜西省質監局聯合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和省機動車檢測協會,開展了“規范行為·誠信檢測、杜絕作弊、公平競爭”倡議活動,該省40家機動車安檢機構負責人共同簽名,承諾為機動車提供科學、規范、公正、高效的技術檢測服務。此外,這些安檢機構還在檢測場所放置“活動倡議書”、“機動車安檢機構規范檢測行為承諾書”和“監督舉報”3塊統一制作的警示牌,便于社會監督。
據悉,從9月1日起,新的規范化檢測軟件將在省內全面運行。《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