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11月18日下午,我國中部六省省會城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匯聚長沙,簽署《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合作協議》。此后,這6個城市農業部門將建立國內首個農產品監督信息和執法信息相互通報制度,以合力追溯不合格產品的源頭。
包括湖南、湖北、江西、河南、陜西、安徽在內的中部6省份,同是國內農業大省。2005年起,6省共同建立了農業經濟協作聯席會。今年聯席會交流的主題是如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應改變以往城市之間檢測、監督、執法各自為政的現象,才能在現有的資源框架內最大限度地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武漢市農業局市場與質量安全處處長胡體良介紹,此前城市農產品檢測結果互不通用,執法信息不共享,一方面因重復檢查浪費了執法資源,另一方面因信息不對稱未能及時阻止一些不合格農產品在更大范圍內流通。
根據新簽訂的合作協議,今后在中部6省區域內,任一縣級以上農檢部門出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結果,其他城市都予以認可采信。而任意地區查獲了不合格農產品,其他地區也將聯動查處。長沙市農業局市場信息處處長蔣次文認為,各地農業部門有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在質量安全監督管理上都有創新。聯合通報共查平臺,無疑增強了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能力。
中部6省即將在農產品安全保障領域開展的合作還包括,加強建立統一的農產品準入機制、合作開展質量安全培訓、合力加強優質農產品的宣傳推介以及加強農產品檢測技術和監督經驗交流等方面。《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