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年來,非洲和中東地區成為河北產品出口的新興市場。2009年,河北出口非洲和中東地區產品呈現出“三多一高”的特點,即商品門類多,包括鋼鐵及鋼鐵制品(初級加工品)、機動車輛、食品添加劑、自行車及零件、紡織制品、服裝、罐頭、紙及其制品、陶瓷制品、機電產品、石油制品等80多種;出口國家多,遍布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和南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涉及企業多,出口企業達到1420家;合格率高,全年共出口到非洲和中東國家產品21118批、貨值14.11億美元,產品合格率分別達到99.88%和99.97%,未發生因質量問題而遭到索賠、預警等情況。河北檢驗檢疫局在出口到非洲和中東國家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中走好“六步棋”,進一步提高了“河北制造”在非洲和中東國家的良好聲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提高思想認識。該局成立了專門領導機構,確定工作目標和工作內容,明確部門分工,責任落實到人。
二是結合日常監管,扎實開展整治。河北檢驗檢疫系統各單位結合日常檢驗、檢測、監裝、核價等工作,對相關出口企業的原輔材料采購、進廠檢驗、生產控制、成品檢驗以及產品追溯能力、質量管理體系建立與運行情況、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實施全過程監管,開展系統的檢查和整治,使企業在管理和產品質量上都有了明顯提高。
三是強化誠信管理,加大查處力度。河北檢驗檢疫系統各單位加強對出口產品因質量安全問題遭國外通報、退貨、銷毀等案例的查處,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出口,大力整治和維護出口秩序;利用“進出口企業誠信管理系統”,對十多家企業的不規范和不誠信行為采取了“扣分”等警告措施,收到了提升企業誠信意識、扶優懲劣的良好效果。
四是幫扶與規范并舉,“解難”與“治差”結合。河北檢驗檢疫系統各單位對涉及出口非洲和中東國家產品的出口企業,加大了質檢協議、國外技術法規和標準的宣傳培訓力度。對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和產品質量等存在的問題,與企業共同探討解決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議,督促企業徹底整改。
五是嚴格檢驗檢疫標準,規范檢驗檢疫行為。河北局各單位對出口非洲和中東國家產品檢驗執行標準進行了系統梳理,嚴格執行檢驗標準,嚴格操作程序,重點規范品質檢驗、價格評估和監視裝運工作,并注意各環節的銜接,確保產品質量符合輸入國要求。
六是改進管理模式,建立長效機制。結合新出臺的《出口工業產品企業分類管理辦法》,在產品風險分級和企業分類基礎上,制定檢驗和監督管理工作計劃,真正實現“一廠一方”、“一廠一措”的管理模式,確保輸非產品的質量安全。
(安 杰)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