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步鏗鏘一年間
——福建檢驗檢疫局服務海西發展紀實
李兆芳
海峽西岸春風蕩漾。轉眼間,國務院關于加快“海西”建設的意見頒布一周年了,在這一年里,福建檢驗檢疫人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干勁和豪情,主動融入、積極作為,爭第一、創一流,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讓“政府放心、企業滿意”的諾言。福建省省長黃小晶高度肯定福建檢驗檢疫局工作:“我們從心里感到,有這樣一支隊伍,福建幸甚!企業幸甚!”
去年5月14日,國務院頒布《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海西建設由區域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4天后,國家質檢總局與福建省政府共同舉行“共同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第三次聯席會議”,率先出臺《關于進一步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意見》,在國家部委支持海西發展新一輪行動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為進一步提高食品農產品的質量,促進食品農產品出口穩定增長,福建局代為起草、并以省政府名義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意見》,計劃在3年內,逐步建立涵蓋全省9個地市的21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
同時,該局圍繞建設“服務型”政府,充分發揮檢驗檢疫信息優勢,一方面主動向福建省政府提出工作建議,2009年,該局有關大宗商品進口、涉臺檢驗檢疫、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加快大通關建設、港口整合、加快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等十多條建議均被采納;另一方面,該局向轄區進出口企業免費編發《福建國檢信息·企業版》,分門別類地編發各類專刊。全球最大的液晶顯示屏生產企業———冠捷集團負責人表示:“冠捷這么大的出貨量,能做得好,跟檢驗檢疫的服務是分不開的!我們企業總是在‘被動’地接受他們的主動服務!”
外貿出口的突出表現,已成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福建外貿的一大亮點。企業的困難,就是檢驗檢疫部門的困難。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讓福建檢驗檢疫人心急如焚。2008年11月,福建局新一屆領導班子到任,針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該局迅速行動、積極應對,把全局工作重心轉移在幫扶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出口上來,先后派出8個調研組,深入基層、深入企業,充分了解企業的困難,認真聽取企業的意見、建議,緊急制訂出臺《強力幫扶企業共渡難關16項措施》,決定舉全局之力,圍繞“降、快、促、先、優”,最大限度幫助企業共渡難關。
福建局建立健全檢企聯系制度,對重點企業、困難較大企業實施“一對一”幫扶、“一對一”服務,推行“一事一策”、“一廠一策”、“一行一策”的服務制度,責任到崗,責任到人。對福煉一體化、莆田LNG、寧德核電、福清核電等重點建設項目繼續實行全過程跟蹤服務,實行進口成套設備“項目管理”模式,采取技術支持、信息溝通、駐場施檢等便利措施。
今年初,在獲悉我國南方現代化程度最高、規模最大的聯合型肉雞生產和食品加工企業———福建圣農集團獲得2004年日本停止偶蹄和禽肉制品準入、福建省對日出口注冊首張“通行證”后,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昌平欣然批示:“感謝福建局對農業龍頭企業的大力支持。”葉雙瑜副省長也批示:“福建局的指導、支持、服務得力有效。”
此外,為加快大通關建設,福建局切實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化改革、科學管理,綜合運用風險分析、認證認可、分類管理、信息化等手段,轉移監管重點,簡化流程環節,探索建立具有福建特色的檢驗檢驗監管新模式。進一步擴大與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區直屬檢驗檢疫機構的合作與交流,以直通式放行為核心,積極探索“產地檢驗、口岸出單”的出口通關模式和“口岸轉檢、屬地報檢”的進口通關模式,探索建立海西大檢區試點工作,加快推進區域通關,促進貿易便利化。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福建口岸大通關環境測評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福建局以86.64分的滿意度居全省口岸部門第二名(與第一名僅差0.12分),各項測評指標均居全省口岸部門前列,整體情況良好。《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