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證書就是一座“金礦”
——浙江檢驗檢疫局借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助企業提升競爭力綜述
劉 佳 周寧宇
“公司已經專門派人開拓印度尼西亞市場,該市場有很大發展潛力;自從我們采用了中國-東盟自貿區原產地證書,今年1~4月,出口印度尼西亞的金額同比去年增長了10%,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這已經是很大的突破了。”亞洲第一大氧化鐵顏料生產基地———浙江升華集團德清華源顏料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日前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目前,不僅僅是德清華源顏料有限公司,越來越多的浙江出口企業開始借力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開拓新興市場,以應對出口風險。
今年1~4月,浙江檢驗檢疫局共簽發各類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書26585份,簽證金額86263萬美元,與上年相比分別增長了90.4%和100.9%,可為出口企業減免關稅4313.15萬美元,為浙江出口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實惠。
浙江升華集團德清華源顏料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國內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提高,出口產品漲價勢在必行。但由于歐盟經濟復蘇并不顯著,歐洲客戶很難認可漲價,再加上人民幣相對歐元升值不少,歐洲的海運費也大幅飆升,出口歐盟的成本大大增加,這導致公司今年1~4月份出口歐盟的情況并不樂觀。
浙江檢驗檢疫局綜合業務處負責人表示,幾年前,普惠制證書還是提升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敲門磚,企業憑此可獲歐盟等國家給予的普惠制待遇。但近年來,隨著日趨嚴格的普惠制新方案實施和大量出口產品的畢業,普惠制的優惠效應已不再明顯。
面對普惠制證書的優惠優勢逐漸喪失,出口企業紛紛把目光轉向了新興市場,特別是與我國已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和地區。不少企業反映,今年以來,向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出口形勢依舊疲弱,不過借力“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政策,在一些新興市場上倒是斬獲不少。
隨著區域合作不斷升溫,目前我國已商談的自由貿易區或區域優惠安排已達12個,可簽證涉及27個國家和地區。與普惠制證書相比,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書的優惠范圍更廣、優惠幅度更大。以中國-東盟優惠原產地證書為例,包括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等國組成的東盟自由貿易區內,90%的貿易產品約7000種可以享受零關稅待遇。
國外進口商利用我國簽發的區域性原產地證可以在進口國享受到關稅減免優惠,產品的進口成本顯著降低,我國出口企業在與國外進口商議價時更具優勢。以德清華源顏料有限公司為例,通過中國-東盟優惠原產地證書,東盟客戶進口氧化鐵可以優惠5.5%的關稅。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的生命力相比普惠制證書更加強大,它是出口企業增強競爭力、實行出口多元化、化解市場風險的一個有力支點。這也從普惠制證書簽發的數量上得到印證,今年1~4月份,浙江檢驗檢疫局簽發的普惠制證書份數和金額同比僅增長14.66%和15.27%,增幅遠遠低于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的簽發量。
眼下,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的關稅優惠作用正在更多地為企業所知曉。這與浙江檢驗檢疫局近兩年來千方百計引導出口企業用足用好優惠原產地政策是分不開的。
為了摸清形勢,浙江檢驗檢疫局深入各類企業,針對當前貿易環境、出口產品結構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浙江檢驗檢疫系統近百人,花費了半年時間,根據當前浙江省出口產品結構以及出口國家,編寫了《浙江地區主要出口產品自貿區優惠關稅一覽表》。該表直觀地顯示了浙江地區主要出口產品對應的六大自貿區基礎稅率和優惠稅率,讓出口企業一目了然地掌握自貿區優惠政策。
同時,浙江檢驗檢疫局向企業大力宣傳區域性優惠原產地政策和原產地證書簽發規則,對于企業容易混淆的原產地申報標準等相關概念進行了強調,并針對企業出口產品和出口國別提出申領證書合理化建議。僅今年1~4月,浙江檢驗檢疫局累計開展各種形式自貿區政策宣傳培訓14期,受惠800余人,受惠面不僅僅局限于產地證申領員,還針對企業中高層領導進行政策宣講,大大提高了培訓效果。
此外,浙江檢驗檢疫局還加強對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的監管。一方面根據企業的實際規模和業務量,對簽證存在異常情況的產地證申領單位加大簽證抽查力度。另一方面加強東盟證書的審核,將企業原產地申報信息、貨物價值與檢驗檢疫報檢信息、報關信息進行核對,堵截不如實申報騙取東盟證書和低報貨值逃避進口國關稅的違法行為?!吨袊鴩T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