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轉調”新路徑
山東省大力開展創建優質產品生產基地活動取得實效
□ 張子欣 本報記者 徐建華/文
7月27日,在山東省諸城市召開的該省創建優質產品生產基地現場經驗交流會上,一大批在優質生產基地創建活動中交出優秀“答卷”的縣(市、區)和龍頭企業,受到了山東省政府的表彰。
這不僅是對優質生產基地創建活動的一次總結和表彰,更是對繼續深入開展該活動的再動員和再鼓勵。“創建優質產品生產基地是轉方式、調結構的具體體現,是大力實施質量興省戰略、推進工業調整振興的重要載體,是搶占制高點、爭創發展新優勢的重大舉措。”山東省委常委、副省長王軍民對創建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
在舉國上下都在謀求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時期,山東省質監系統也在勾勒自己的“轉調”路徑,尋找質監部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結合點和切入點,通過大力開展爭創優質產品生產基地活動,真正把“轉調”的各項任務落到了實處,取得了實效。通過爭創優質產品生產基地活動,帶動了產業集群的發展壯大。
以規劃引路
所謂優質產品生產基地,是指產品質量穩定可靠、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體系健全、技術工藝水平先進、龍頭骨干企業帶動和輻射作用突出、產業鏈和配套服務體系完善、產業規模居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的產業集群。
“在當前應對后金融危機的形勢下,不失時機地推進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創建,是推動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向區域品牌轉移、加快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突破口。”王軍民說。
為此,山東省政府專門出臺和下發了《關于創建優質產品生產基地的意見》和《創建優質品生產基地考核辦法》,在全省開展創建優質產品生產基地活動,著力打造一批居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的產業集群。
按照山東省政府的要求,依托質量興省領導小組,山東省質監局具體負責全省創建優質產品生產基地的組織協調工作。
一場你追我趕的優質基地創建活動在齊魯大地蓬勃興起。
在全省各地,各級政府分別建立了組織協調機構,明確了具體牽頭部門和工作責任,制定了創建措施,推動創建工作深入扎實開展。除此之外,各地還紛紛結合自身實際,早規劃、早謀劃,通過設立相應的產業發展規劃來為整個優質基地創建引路。
在冀魯交界處的“中國桌椅之鄉”寧津縣,按照省政府《關于實施質量興省戰略的意見》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創建優質產品生產基地的意見》的要求,寧津縣政府制定實施了《寧津縣木制家具產業2010~2015年發展規劃》,依靠科技和品牌兩大法寶,努力實現由“數量經濟”向“品牌經濟”的提升。
圍繞創建優質生產基地的目標任務,臨沭縣政府相繼出臺了《臨沭縣復合肥產業發展振興規劃》、《關于加快實施復合肥產業整合的意見》,全力打造“好肥料、臨沭造”這一金字招牌。
“各地在規劃的調整完善過程中,認真開展調研分析、評估等工作,將各地資源優勢、產業特色等充實到規劃當中,使規劃更加符合市場和產業發展的需要,這更利于優質產品基地的創建。”山東省質監局局長叢大鳴說。
樹品牌領路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帶動山東優質產品生產基地這列火車飛速疾馳的,則是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
目前,各地紛紛根據產業集群實際,確立了區域品牌發展目標,制定了區域品牌培育、創建的激勵政策和措施,努力發揮當地龍頭骨干企業的品牌效應,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形成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
寧津縣制定了創品牌獎勵政策,對獲得國家、省級品牌的企業給予30~50萬元獎勵。涌現了興強牌實木家具和萬贏牌實木餐桌椅兩個山東省名牌產品;名岳公司正在積極申請認定山東省著名商標。
據了解,山東現已評選出省長質量獎15個(企業10個、個人5個),創建全省優質產品生產基地24個、龍頭骨干企業40個;新增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5個;擁有中國名牌產品266個、山東名牌產品1557個、山東省服務名牌263個。
目前,全省品牌帶動戰略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帶動了諸如煙臺葡萄酒、日照綠茶、滕州機床、臨沂電動車等產業和產品質量的整體提升,促進了產業集群的壯大和發展。同時,該省發揮龍頭企業對基地建設的引領作用,加大對現有骨干企業和那些具備發展潛力企業的培育扶持力度,逐步形成龍頭引領、集群發展、整體推進、全面跨越的新格局。
黃海造船有限公司是優質船舶制造生產基地的龍頭骨干企業,客滾船占國內市場7成以上份額,多用途重吊船保持全球占有量第一。除了在技術研發、品牌建設、標準化等方面凸顯龍頭示范效應以外,該公司還帶動了船舶舾裝件、小型分段制造等配套項目,吸引大批配套項目落戶當地。在山東皇冠廚業公司的帶動下,博興縣興福鎮的廚具企業已經發展到了400多家,在科學管理、質量控制、科技創新、市場渠道等方面推進了當地廚具產業鏈條的發展。
諸城市有山東省優質汽車及零部件、山東省優質肉制品兩個生產基地。該市做大龍頭企業,出臺政策,對新上重點項目在融資、用地等方面重點支持。在汽車、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產業集群發展方面,規劃建設了10大工業產業園和17處中小企業創業服務基地,推動產業鏈條式、集群集約化發展。目前,這三大集群擁有規模以上企業456家,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78.2%。
用整治開路
通過突出重點區域、重點產品,山東省質監系統上下聯動,積極開展專項整治,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淘汰了一批落后工藝,關閉了一批生產設備簡陋、產品質量不達標的小型加工廠,營造了公平、有序的良性市場競爭環境。依法嚴厲打擊無照無證經營、無標準生產、制假售假、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以專項整治為手段,規范市場行為,推動質量提升。
臨沭縣搞化肥的專項治理整頓,廣饒市搞橡膠輪胎的專項治理整頓,都取得明顯成效。2009年,山東省質監局對廣饒輪胎產品進行了監督抽查,產品抽樣合格率為100%。
同時,針對企業質量管理中的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以精細化管理為重點,引導企業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大力開展QC小組、5S現場管理、質量改進、降廢減損等群眾性的質量管理活動。認真抓好產品質量認證、計量基礎和檢驗檢測機構配套建設,幫助區域內中小企業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和共性質量問題。
此外,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鼓勵產業集群內相關企業以先進的技術工藝為支撐,形成區域內統一的技術工藝要求或聯盟標準。對列入創建優質產品生產基地范圍的區域,優先支持建立國家級或省級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幫助區域內中小企業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和共性質量問題。
山東省皇冠廚業有限公司在同行業中最早成立產品研發和質量檢測中心,與北京建大流體技術研究所以及山東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多所著名高校開展了多項技術研究合作,走出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合作模式。2002年,公司先后投資近千萬元從香港等地高薪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在內地最先開發、研制了港式現代廚具系列,誕生了興福鎮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商用灶具,被業內稱為“皇冠——中國第一灶”。
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在不同類型的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建立了22個省級質檢中心。使全省國家級質量檢測中心達到了28個,省級質量質檢中心66個,為產品質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在市場探路
近年來,山東質監系統積極在產業集群內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為重點,產學研相結合的企業自主創新體系,搭建關鍵共性技術和行業技術平臺,力爭在新產品的研發、科技成果的轉化、新技術的綜合利用等方面出一批成果,使企業的產品結構得到優化、產品質量得到提升、競爭能力得到增強。
技術改造是企業發展永恒的主題,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工業由大變強的根本途徑。博山水泵建國初期就是我國泵業生產的老工業基地,近年來,他們通過持續不斷的進行技術創新和老設備的技術改造,現在已發展成為“中國泵業名城”。黃海造船有限公司以年均技改不低于1.5億元的投入,連續6年增上了萬噸級船臺等5個投資過億元的大型技改項目,使企業在高端船舶制造方面的技術優勢得到進一步提升。去年,僅大型客滾船就建造了3艘。
此外,在節能降耗、發展新興產業上也取得新突破。各地在創建活動中,認真落實國家新的產業政策和節能降耗的有關要求,制定相應配套的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大力鼓勵和扶持那些自主創新、節能環保型的新興產業,規范和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的行業。把節能降耗、發展新興產業作為創建工作的方向,把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成為新技術、新工藝、新領域、新市場連接成鏈、產品關聯配套、土地集約使用、環境有效保護、資源循環綜合利用的新型示范基地。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省營業收入過5億元的產業集群已經達到346個,從業人員476萬人,實現營業收入12708億元,利稅1212億元,不少產業集群的產值和利稅已占到當地的一半以上,為促進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