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表走得準 群眾放了心
湖南湘陰縣質監局在當地農網改造中為農民提供優質電能計量檢測服務受好評
□ 張海波 本報記者 王融國
農網改造是關系廣大農民利益、牽動整個農村社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德政工程”。湖南湘陰縣質監局發揮技術優勢支農幫農,派出機動靈活的電能計量檢測小分隊進村入戶為農民檢測電能表,讓全縣9萬多戶近40萬農民用上了放心電。
農網改造能減輕農民的負擔,又提高了電網電能質量,應該深受農民歡迎。但由于配電變壓器容量與線路負荷不相適應,加之根據變壓器容量配備的計量裝置在負荷電流小時,計量靈敏度相對降低,導致了電量損失,諸多因素使得農村低壓線損比較嚴重,導致企業成本增加,效益減小。
面對勢在必行的農網改造,湘陰縣質監局乘勢而動,派技術人員深入基層調查摸底和抽樣檢查,得知全縣由供電所管理收費、村電工抄表到戶的14萬多塊農戶在用電能表計量合格率不到20%,普遍存在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電能表、未開展首輪強檢等問題。湘陰縣質監局想農民之所想,堅持監督與服務相結合,一手抓取締非法檢定裝置,打擊計量違法行為;一手抓規范管理辦法,優化服務舉措,強化首輪強檢和周期檢定。連續幾年,平均每年檢定檢測農改表兩萬多塊。今年1至7月,直接為全縣32個村農網改造周期檢定電能表就達一萬余塊。
當前,農村生產、生活用電支出占農民日常支出的比例越來越大,電能計量的準確與否跟農民生活密切相關。為解決農村偏遠地區電能表送檢難的問題,湘陰縣質監局電能表檢定室擠出6萬多元資金,添置了兩臺高精度的便攜式電能表校檢裝置,選派技術過硬、作風扎實的年輕技術骨干組成檢測小分隊,自帶設備工具、自帶生活用品,進駐農村村組或鄉鎮集中開展電能表檢定檢修,現場檢測、現場解惑答疑、現場宣傳計量法律法規,指導農民正確使用電能表,深受農民群眾的歡迎和信賴。
洞庭供電所在轄區校完表一月后抄表時驚喜地發現,由于電能表檢測公正準確,人為破壞電能表計量準確度的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無功損耗降低,農民增強了準確用電的信心,以前不敢用的電器設備也可以放心使用了,從而使電能總用量比校表前增加了30%以上,原來一直居高不下的損耗降到了規定損耗以下,成為供電系統多供少損的典型,使他們從校表中嘗到了甜頭。
為緩解用戶的抵觸情緒,湘陰縣質監局還利用技術優勢解決各種糾紛,贏得理解和信任。4月中旬,該縣人大宿舍的任映蘭老人在外地兒女家住了幾個月,回家后卻發現電能表上顯示要交上千元的電費。湘陰縣質監局接到投訴后立即對電能表進行了檢定,發現電能表因雷擊燒壞,只要通電就會異常快速轉動。該局把檢測結果通報供電部門后,及時為該用戶挽回了損失,老人家逢人便夸質監局好。
該縣農網改造工程啟動以來,未出現一起因電能計量引起的涉農事件。當地上上下下對湘陰縣質監局對電能表計量監管到位、服務到家的做法紛紛翹起大拇指。《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