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更簡單更有效
——第七屆中國制造業管理國際論壇側記
□ 本報記者 劉 霞 文/攝
10月29日8點,記者來到第7屆中國制造業管理國際論壇現場驚奇地發現,盡管足足提前半個多小時,但能容納1300多人的天津梅江會展中心早已座無虛席。“如今,制造業為主題的論壇在中國已經不太熱了,但我們的論壇能夠堅持7年,且參會人數逐年增多,可見中國企業對精益管理的關注和認可。”論壇主辦方愛波瑞管理咨詢集團公司總裁王洪艷說。
與會專家表示,現時的全球環境,決定了綠色產業、新能源產業等低碳產業模式將是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企業實現低碳、綠色、可持續更需要實實在在地落地在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當中,而精益生產恰恰是企業節能減排、自主創新,實現企業人才育成與人心聚和的手段和載體。
精益是環保低碳的概括集成
“發展低碳經濟和轉變管理方式,已成為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天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齊二石表示,低碳經濟引發了中國企業發展模式的轉變,從過去粗放規模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精益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變。
據介紹,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通過低勞動成本、低管理標準、低勞動力價格保證了制造業的成本優勢,保持了產業競爭的優勢,然而,中國過去那些優勢因素正在逐漸削弱。比如當前中國制造業勞動生產力比較低,產品以低端為主,附加值不高,出口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含量低的產品,產品質量依然給產業重組和國內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影響。中國的制造業存在資源、管理以及缺乏核心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問題。在制造技術領域,我國的產品制造技術只有美國、日本的1/3。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和戰略轉型期,如何實現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中國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及持續的協同行動。
“精益就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和環保低碳的高度概括與集成。精益既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文化,它是支撐個人與企業生命的一種精神力量,也是在永無止境的學習過程中獲得自我滿足的一種境界。因此,中國企業應大力推廣精益生產等先進的管理模式,實現從精益制造到精益創造的轉變,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齊二石說。
越改造越簡單
作為一個職業的咨詢顧問,愛波瑞管理咨詢集團公司副總裁謝克儉已經在國內做了10年精益管理的推動。提起中國企業推行精益管理的變化,謝克儉深有感觸。
“如今,中國企業管理者已經開始考慮如何實現從精益制造到精益創造,從簡單的學習工具方法開始考慮如何能夠讓這些工具方法適應于自己企業的文化背景和產品流程,讓精益生產實現可持續發展。”謝克儉說。
據介紹,在推行精益生產的過程中,一些企業陷入了堅持不下去的困境。
“在國內我跟很多企業家都是朋友,改造了大概有100多家企業。”謝克儉介紹,當前一些企業管理者面臨著這樣的困惑,就是剛開始推廣精益生產時熱情很高,但不容易堅持下去,所以使用一段時間后只能自動放棄。
對此,謝克儉認為,沒有真正弄清楚精益管理的實質是出現這一現象的的癥結所在。“精益管理就是越改造越簡單,企業做的是不是精益管理,就看實施了這種模式后企業的管理是不是更簡單了。”據介紹,現在一些企業在推精益過程當中,推動變得越來越復雜,方法變得越來越高深莫測,這就是一些企業在推行精益生產過程中不能夠持續的根本原因。
“要想讓精益生產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管理者就必須要讓每個員工都了解精益生產是什么,在生產運作的正常情況和異常情況時應該怎樣行動,所有的管理內涵就全部包含在里面了。”
精益創造四步走
偉創力公司全球副總裁上官東凱介紹,企業管理者想要實現從精益制造到精益創造,必須經歷4個階段。
“首先必須認識到精益制造和精益創造的區別。”據介紹,在精益制造中很容易看到實實在在的價值,但在精益創造中價值就不一定表現的那么明顯。實際上,精益創造不光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可能是技術或者是信息的創新;精益制造是經常可以重復進行的,而精益創造的重復性很弱;在制造中,有一些信息是流過來的,但是在創造中企業則需要很強的創新能力。“所以企業實現精益創造并不容易,這只是第一步。”
同時,在實現從精益制造到精益創造的過程中,企業管理者還要確保通過技術路線圖的編寫、客戶的要求以及技術的規格保證企業往正確的方向發展。
“接下來就是孵化器的階段,即產品的開發階段。在這一階段,企業管理者要保證所做的一切設計都是正確的,要采用以知識為導向的方法,如知識超市、知識庫等。”據介紹,精益創造過程有很多不確定性,企業管理者要盡早減少風險和不確定性,更好地利用現有的知識和學習來保證目標的實現。
最后就是實現階段,即完成工程設計。在這一階段企業需要引用非常有用的工具,如DFS(分布式文件系統)、DFM(面向制造的設計)等,還有一些直觀的視覺工具、協作工具等來進行生產率的提高。“另外企業還需要對產品的標準化和設計一致性等方面進行小批量的檢測,這樣可使整個技術更加流暢。
正如上官東凱所說,實現從精益制造到精益創造的轉變,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減少進入市場的時間,同時可以改進產品表現,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