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驚喜的標準盛宴
——全國農業標準化成果展側記
□ 本報記者 王 梅 徐 風
帶隊參加全國農業標準化成果展的江蘇省質監局的揭水通怎么也沒有想到,江蘇的幾件微型盆景在布展的時候就被訂購一空。海南省質監局的單均岐也沒有想到,展會一開始,海南展區就擠滿了參觀者,工作人員不得不輪番讓位到展區外,好讓外面的參觀者盡快進入展區。
精美精致的展品
11月5日,為期5天的首屆全國農業標準化成果展在陜西楊凌落下帷幕。
早在11月1日,展會的第一天,慕名前來的參觀者劉新直在江蘇展區遲遲不肯離去。他不無遺憾地對揭水通說:“這么多精美的產品,以前都沒有見過,尤其是微型盆景,太精致了,很想買一件帶回去,沒想到早被訂購一空了。”
在陜西展區的產品中,“戶太”作為一個系列的產品就包括葡萄、葡萄酒、冰酒、葡萄汁。這些產品來自西安市葡萄研究所承擔的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區,是20多項國家科研項目形成的一系列標準和專利的結晶。西安市葡萄研究所所長紀儉是示范區建設的領軍人物。據紀儉講,每年都有各國專家學者慕名前來參觀、考察,其示范效應早已走出國門。
瓊中綠橙、瓊海檳榔、升荔牌菠蘿蜜,這些熱帶水果都讓參觀者大飽眼福。單均岐說,盡管海南省剛剛遭遇了特大的暴雨洪水災害,但各示范區在抗災救災和恢復重建的同時,都準備了最好的展品。
全國農業標準化成果展還得到了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管委會的高度重視,并給農高會增添了一道色彩的盛宴、視覺的大餐。據介紹,這次參展的454種產品全部出自3318已建成的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
質量安全的保障
壽光蔬菜,只是參展的山東省11種產品之一,卻包括了青椒、西紅柿、黃瓜等多個品種。壽光市質監局局長孟祥宜回答參觀者咨詢時說,壽光蔬菜的標準化水平正在快速升級,已有20%的蔬菜通過有機蔬菜認證,每個鄉鎮都建起了蔬菜質檢站,每一批蔬菜的質量安全都可以追溯到每一家種植戶。已經建成的山東省農副產品檢測中心正在申請驗收,將對保障壽光蔬菜的質量安全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東北三省展區能夠看到精美、精致的水稻、玉米、大豆展品不足為奇,但是遼寧展區的龍灣生姜讓參觀者了解到標準化可以讓這種關內的品種在關外生根。吉林展區的天景牌玉米飲料說明標準化可以讓粗獷的東北人做好農產品深加工這道精細活。黑龍江展區展出的九三農場非轉基因大豆,讓很多消費者如獲至寶,“泰來福”綠豆則讓很多參觀者饒有興趣,來自西安的退休干部馬祥瑞聽過介紹后表示:這樣的綠豆別說十元八元一斤,再貴一點也可以接受。
展會提供的文字資料表明,1964年,我國就召開了首次全國農業標準化工作會議,當時的農業標準化已作為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改革開放后,越來越多的農產品納入標準化的軌道;1995年開始了全國范圍內農業標準化的示范推廣,農業標準化蔚然成風。早期的農業標準化強調質量,更注重產量。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三農”問題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成為農業標準化的主題。如今的農業標準化,正在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筑起一道堅固的屏障。
展會展示的陜西質監現代農業標準化生產服務應用系統以楊凌現代農業標準化網為平臺,從參展方精心布置的展示屏上,參觀者可以感知農業標準化在生產環境監測預警、生產設施智能控制、生產示范場景再現、農產品溯源查詢等7個方面的功能。這是一個側重于標準實施的體系,對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生態功能的展示
在上海展區,上海市閔行區質監局的何璐新向參觀者介紹的主要內容是精品農業。上海土地資源有限,農業標準化主要由龍頭企業帶動做精產品,產自浦東新區多利農業生態園等示范區的產品一直供不應求。
北京市質監局的吳惠敏向參觀者重點介紹的是都市農業,平谷大桃、昌平蘋果、門頭溝核桃等標準化示范區既是標準化農產品的產地,也是市民旅游、休閑的去處。
西安上王村農家樂標準化示范區是承辦方為參會代表推薦的參觀“景點”,如同上王村這樣的“景點”,幾乎每個省會以上城市附近都不只一處。這幾個展區看到的是農業標準化的旅游休閑和城市生態功能。
說到標準化示范區的生態功能,最有發言權的還是西北各省區的參會代表。陜西展區的洛川蘋果,寧夏展區的中寧枸杞,新疆展區的紅柳大蕓,青海展區生產冰酒的沙棘,甘肅展區的七里河百合等等,都在生產優質安全農產品的同時,對改善生態環境發揮著重要作用。西北部分省區的參會代表都說,這些省區還有很多不能帶到展會的農業標準化“產品”,如防風的林、固沙的草之類。
在資源節約的背景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強化了節水技術的應用。新疆瑪納斯番茄標準化示范區采用深松齊壟、膜下滴灌的種植模式,參展的寧夏中寧枸杞也同樣推廣了節水滴灌技術,節水技術在西北各省區的很多示范區都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推廣。
讓很多參觀者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在西藏展區看到了觀賞南瓜、西瓜、黃瓜、西紅柿等多種蔬菜。西藏農科院的朱榮杰告訴記者,西藏首批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示范區建設起步較晚,目前建成的14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中,有7個是蔬菜種植示范區,除熱帶蔬菜外的所有蔬菜都可以在西藏種植,海拔4000米以上的那曲、阿里也開展了標準化蔬菜種植。在示范區帶動下,西藏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越來越多品種的蔬菜擺上了百姓的餐桌。《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