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林 鳴
“時令價”成障眼法
日前,消費者陳先生請朋友去餐館吃飯。點菜時發現清蒸鱸魚、雙味蝦等菜肴沒有具體價格,而是標注了“時令價”。結賬時,他們的消費金額遠超過了預期。拿來賬單細看,其中僅“清蒸鱸魚”一道菜要價就達86元。很明顯,“時令價”已成為餐飲業漲價的障眼法。
我們不知道,這個“時令價”是不是那個“最終解釋權”的“表弟”?法律專家表示,餐館以“時令價”收費,涉嫌違背明碼標價,侵害消費者知情權,消費者有權向相關部門投訴。因此,食客在點餐前,對“時令價”菜肴一定要刨根問底,以免吃虧。
“非油炸”只是賣點
超市里,不少食品的包裝上都用醒目的大字注明“非油炸”。由于銷路不錯,包括焙烤薯片、鮮蝦條及方便面等在內,一些以前被視為“垃圾食品”的產品,紛紛打起了健康牌,標榜自己“非油炸、更健康”。多數顧客認為,“非油炸”口感好,制作工藝一定比油炸的健康、有害物質少。
專家的看法與消費者不同。權威人士稱:“非油炸只是一個賣點,遠沒有想象得那樣健康。”無論制作工藝如何,油炸淀粉類食品都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而且,方便面、餅干、薯片等大多添加了氫化油。這類食品還會添加大量調味劑及硫酸鋁鉀或硫酸鋁銨等膨松劑,長期攝入會影響人體健康。專家意見:對于這類食品,可以吃,但要少吃。
機器洗菜不靠譜
近期,一種號稱能“去除果蔬、魚肉、谷物中90%以上的農藥和激素殘留”的果蔬清洗機成為“新寵”。實驗證明,果蔬消毒機的確可清除果蔬表面殘留的農藥,但去除力僅在10%到20%左右。人們發現,在這款“神奇”的果蔬清洗機背后,是功能夸大與標準缺失。
對于果蔬,去除表面殘留農藥易,去除深層殘留卻難。據專家講,果蔬清洗機并不能立竿見影。請想想,“洗菜機”若是只有20%的去除力,還不如用清水洗呢。要想真正去除農藥殘留,還得從綠色農業開始。
珠寶鑒定應統一
前不久,北京市公布了56款問題首飾,其中周生生18K金手鏈含金量不達標,引發了消費者對珠寶首飾質量的關注。對此,有消協人士稱,珠寶首飾鑒定呼喚“大一統”。不少市民對這個說法表示贊同。一位女士說:“珠寶首飾的鑒定證書要像身份證一樣,具有唯一性,應該由權威部門頒發。”
珠寶鑒定“證”出多門的現狀,不免讓顧客感到迷茫。由此,專家和消費者達成共識:珠寶首飾的鑒定書應當統一格式,而且最好由權威部門頒發。《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