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沈 洪)2月21日,廣東省質監局在全省質監工作會議上明確,以質量強省為契機,將強化質量宏觀管理、完善質量安全監管機制、加大抽檢和執法力度,嚴守質量安全底線。
據了解,廣東自去年7月開展質量強省活動以來,已明確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以質量為先導放在了重要位置。該省質監系統深刻認識到全省質量水平還不高,質量安全形勢嚴峻,人民群眾的質量需求與質量安全保障能力矛盾突出。為此,廣東質監局充分估計質量安全形勢的復雜性、嚴峻性和不確定性,增強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將舉全系統之力,保障食品消費品和特種設備安全。
在加強食品消費品質量安全監管方面,在嚴格市場準入制度的前提下,嚴格實施風險分析,完善預防為主的風險管理工作機制,健全風險監測、研判、預警和快速處置機制,避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和行業性質量安全問題;嚴格食品安全重點整治,集中整治一批重點產品、企業和區域,大力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嚴格質量抽查,對重點產品增加抽查頻次,加強監督抽查與稽查執法的聯動,加大監督抽查后處理力度,督促企業抓好整改提高。
在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方面,加強系統性風險防范,對可能發生事故的領域、行業、企業、設備進行風險性評估評價;深入開展起重機械等事故多發設備、領域、行業專項整治,加強小作坊特種設備使用環節監管;進一步落實應急救援裝備,加強救援隊伍建設,完善應急救援體系,提高應對處置事故能力。
在打假治劣工作上,將進一步完善全省質監系統稽查執法體系,加強省市縣三級局聯動,增強執法合力。組織開展專項執法打假,深入推進區域和行業整治工作。同時加強12365舉報處置系統建設,打造成為融信息收集、咨詢服務、信息傳遞、風險預警、執法打假指揮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
為建立質量工作的長效機制,該局將加快健全政府統籌協調、部門科學監管、企業主體作用充分發揮的大質量工作機制。在加強質量宏觀研究、制定質量工作規劃、力爭列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同時,加快建立科學的質量指標體系和考核指標,將質量強省工作及其效果納入對各級地方政府政績考核體系,推動地方政府對質量安全負總責;督促企業建立健全生產經營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和臺賬登記、進出廠檢驗等制度,確保產品可追溯,推動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
與此同時,該局還將積極推進質量誠信體系建設。一方面加強與工信、商務、銀行、海關、工商等相關部門的合作,探索建立質量誠信聯動機制,力爭將質量信用體系納入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另一方面加快建立規范的企業質量信用等級評價機制和信息發布機制,實行質量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完善質量信用獎懲制度,完善質量違法違規企業“黑名單”制度,加大對違規企業的懲戒力度。《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