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質檢總局在其門戶網站上公布了《2013年度進口法檢商品重量鑒定狀況》白皮書,通報了2013年度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在進口法檢商品重量鑒定的統計數據和信息,分析了進口商品重量鑒定區域分布情況、各類商品的數量變化情況、數量短重情況和原因以及檢驗檢疫機構監管措施。
2013年,各地檢驗檢疫機構共完成各類進口法檢商品重量鑒定 289151批次,與2012年相比同比增長1.0%;鑒定貨物重量16.4億噸,同比增長9.0%。其中衡器鑒重248149批,鑒定重量12870.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0.2%、減少4.5%;水尺計重23881批,鑒定重量11575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0.0%、15.3%;容量計重16292批,鑒定重量30811.8萬噸,同比分別減少8.5%、增加3.2%;流量計計重829批,鑒定重量4774.4萬噸,同比分別增加2.3%、8.5%。
2013年,共檢出短重率超過5‰的進口貨物12461批次、短重重量252.1萬噸、短重貨值超過6億美元。根據短重重量進行統計,鐵礦、煤炭、原油三類商品的短重量分別占短重總重量的77.7%、6.8%、5.4%。其余按降序分別為成品油、大豆、再生性廢物原料等。
2013年進口法檢商品重量短重的主要原因包括:國外發貨商故意短裝,實施貿易欺詐;鑒定人員主觀差錯、裝貨港鑒重方式問題、承運船舶計量性能差等造成的裝貨港鑒定結果錯誤;礦砂明水、原油底水等明水析出;裝/卸港計量標準差異;水分含量、密度等理化指標檢驗差異;貨艙內殘留貨物無法清空;分裝/分卸不均問題等。
為維護貿易的公平公正,避免頻發的短重問題給國內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檢驗檢疫部門積極應對。首先督促企業通過貿易談判,將檢驗檢疫部門出具的重量證書作為最終結算的重要依據。其次嚴格把關、科學檢驗,發現問題及時查處。例如,2013年8月11日,煙臺檢驗檢疫局依法對在卸貨過程中弄虛作假,隱瞞貨物短重163噸(貨值26.6萬美元)的承運人處以29280元人民幣罰款。再次質檢總局針對全國發生的46起嚴重短重案例,及時發出風險預警15份,督促買賣雙方、口岸部門、船方等有關單位關注,防止商業欺詐,規避貿易風險,切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該白皮書的發布,為相關進口企業提供了關于進口商品統計數據、商品結構和發展趨勢等豐富的參考信息,并且全面介紹了進口商品重量短重的原因,使相關進口企業采取有效措施規避重量短重提供了參考。
Copyright.(c) 2001-2020 m.goodexpo.com.cn All .rights. Resened. 中國質量信用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17067088號-1 武漢網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