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網絡交易的廣泛性和隱蔽性,許多品牌權利人在遭遇品牌被侵權時往往不知如何下手保護自己;電商平臺因為缺少識別品牌的專業知識,往往無法及時識別假冒商品;電商質量監管平臺面對海量的交易數據,打假如同海底撈針,對品牌的保護也很有限。如果有一個組織,能夠把這幾個方面的力量協調組織起來,聯合開展打假,必將大大提升電子商務反假的效率和效果。”
日前,一個能協調品牌權利人、交易平臺和各類專業防假打假機構的組織——杭州市電子商務反假聯合會正式成立了。據了解,這是國內首個專注電子商務領域質量反假的社團組織,由杭州知名品牌企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和阿里巴巴等5家單位聯合發起,首批100多家會員包括了電子商務平臺企業、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名牌產品生產企業、相關行業協會、國家級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大專院校和知名專家學者等單位和個人。協會旨在通過“互聯互通、共治共享”理念,以抱團聯合方式正式向電商領域的假冒偽劣現象宣戰。
據了解,聯合會發起單位之一的海康威視在去年7月就曾經運用這個協作模式打擊了一大批仿冒品牌,很好地維護了品牌權益。
原來海康威視發現網上有大量仿冒該公司品牌產品。這些網店分布涉及多個省份,企業取證維權難度大,于是他們將涉嫌假冒的鏈接提交給了杭州市質監局網監中心,由該中心對這些商品鏈接進行“大數據分析”,確定出其中具有重大嫌疑的網店,再通過“神秘買樣”進行實物抽樣。實物經海康威視鑒定為假冒商品后,電商平臺積極介入,及時調取并固定涉嫌違法的網店的信息及其銷售記錄,該店鋪自2014年以來累計實現交易達4727條,銷售貨值370余萬元。通過技術跟蹤比對,網監中心確定制假售假窩點位于江蘇省無錫江陰市后,將案件線索移交當地執法機構,在線下再次展開了歷時兩個多月的調查、追蹤,一舉查封了假冒海康威視品牌的生產銷售窩點,現場扣押假冒“海康威視”監控設備成品144臺,假冒標簽5萬余張,以及大量未裝配完成的半成品和散件,3名窩點負責人也被公安機關當場控制。
根據反假聯合會運行規則,聯合會任何成員發現有任何電商假貨的線索,可以立即把線索同時交付給相關企業、電商平臺、檢測機構等,被侵權企業可以馬上配合監管部門啟動維權程序,電商平臺下架涉事商品并提供溯源信息,同時檢測機構對涉事商品進行鑒別分析,這種會員間協作的方式,可以提高維權效率,幫助企業減少損失。
此外,反假聯合會還有宣傳培訓電商產品質量知識、支持政府監管部門對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的治理的職責,還將組織謀劃電商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推動起草制定國家、省、市電商相關標準,參與各級電商質量標準的宣貫實施,以及研究電子商務質量數據分析應用,推動以數據驅動精準監管和精細服務,促進全國電子商務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等。
雖然互聯網+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杭州市的很多知名品牌對產品上網、開展電子商務還存在很多顧慮,就是怕網絡假冒,影響產品銷售額和利潤,損害品牌信譽。此次電子商務反假聯合會的成立,把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和名優產品生產企業聯合起來上網反假,必將增加名優企業對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的信心,增加他們開展電子商務業務、利用互聯網拓展市場的信心。
聯合會首任會長——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治理官鄭俊芳表示,未來阿里巴巴將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通過聯合會這一平臺,與更多的政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生態體系參與者建立更廣泛的聯動機制,共享反假經驗、能力、技術、資源,全力做好反假聯合會的工作。
聯合會的行政主管部門是杭州市質監局。該局局長邵新華認為,以反假聯合會形式聯通各方資源協力開展網絡打假,是杭州質監部門繼設立國家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測處置中心加強電商產品質量監管后創造出的又一種電商產品品牌保護模式,呼應了名優產品生產企業和電子商務企業對凈化電子商務生態環境的迫切需求,必將最大限度地優化組合政府、企業和社會人才技術等資源作用,合力推進電子商務領域質量提升、打假扶優、培育品牌,有效提升“杭州制造”水平。(劉麗芳 本報記者 曹吉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