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鐵路安全管理條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倒票、冒用身份證等九種情況將被列入“黑名單”;動車上吸煙最高罰2000元,情節嚴重或者有多次類似行為的旅客,鐵路運輸企業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拒絕其購票乘車。
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子在《論語》中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不講信用,說話不算數,這個人就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更不可能在社會上立身處事。然而在當今社會,總有個別人存有僥幸心理,耍小聰明,失信于人。
今年暑運,逃票、持假證乘車、拒不補票等行為時有“上演”。個別人為一己私利,不惜違法持假證乘車,不顧及他人安危在高鐵車廂內吸煙,這些都是失信于人的表現。古往今來,關于誠信的事例舉不勝數。古有孫臏一諾千金,宋濂連夜抄書,曾參誠信教子,今有鄧穎超冒雨赴約,列寧依時歸還圖書等等。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向世人昭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那就是:只有誠信的人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有所作為。
對于不守誠信的人,倒票、冒用身份證等行為被列入“黑名單”時,只能說明,個別人觸碰了道德底線,應當受到應有的懲罰,徹底打消占小便宜的僥幸心理,讓無風險變成有成本,促使其提高法律道德意識。
在倡導文明出行的同時,加強宣傳教育是最好的方法。在學校要從小教育孩子們做一個有誠信的人,在社會要做一個誠信的好公民,要加強規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讓誠信扎根于每個人的心靈。
現如今,乘坐飛機、公共汽車的沒有逃票行為,但為什么乘坐火車的就有這么多的逃票行為,是因為鐵路部門監管不嚴嗎,還是因為法律法規不健全,都不是。主要是個別人的僥幸心理在作祟,占小便宜,總認為鐵路是國家的,能占點便宜就占點,反正也沒有任何風險,抓到我又怎么樣,正是這種心理導致了個別人失信的行為。
所以,廣東省鐵路出臺新規懲治違規行為很有必要,對一些失信人員將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讓文明乘車,誠實守信回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