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廊坊市圍繞實施信用信息化建設、信用融資支持實體經濟、信用監管、政務誠信、探索創新等方面高質量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信用廊坊”場景建設。
推進信用信息化建設,廊坊持續建設完善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并將其融入廊坊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通過物理歸集、接口調用等方式共享信用信息,將納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繳納、進出口、水電氣、不動產、知識產權、科技研發等信息,全量歸集共享,形成覆蓋全市范圍、全部信用主體的信息網絡,為政府部門、社會公眾提供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務。
以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優化營商環境,廊坊市行政審批局協調中國人民銀行廊坊市中心支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有關部門成立融資信用服務推進工作專班,依托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建設了廊坊市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信易貸”平臺。
“企業按照流程注冊登錄,通過系統的前置服務校驗后,就可以提交融資需求。列入‘黑名單’的失信企業則無法注冊。”廊坊市行政審批局信用建設管理科科長劉國明介紹,企業提交一次融資需求,平臺可智能匹配多種融資方案,并提供“一對一”專屬融資顧問和金融機構客戶經理跟蹤服務。目前,該平臺實現社保、稅務、司法、經營主體登記等14類37項公共信用信息共享,200多家金融服務機構入駐并發布金融產品。
推進以信用為基礎的全流程監管,廊坊市開展信用承諾閉環管理,將信用嵌入各級政府部門的審批流程,讓誠信主體享受優先辦理、容缺受理、告知承諾等便捷審批服務措施,拓展企業信用報告應用領域,做好審管銜接形成承諾踐諾閉環管理。
深化事中分級分類監管,廊坊對全市20余萬戶企業開展公共信用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提升監管效能。同時,該市暢通事后信用懲戒救濟渠道,探索建立正向激勵和信用修復機制,推進信用監管向精準化、精細化發展。
此外,打造通州北三縣信用聯合體入選全省2022年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典型案例。目前,廊坊北三縣與通州區建立了信用合作共建季度會議機制,由通州區和廊坊市信用工作牽頭部門輪值發起組織會議,解決合作共建推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雙方編制通州區與北三縣信用聯合激勵應用場景信用數據需求目錄,依托“北京市信用數據專區”“京津冀(晉)信用科技實驗室”,形成兩地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為信用聯合激勵應用場景提供信用信息服務支持。納入通州區與北三縣守信“紅名單”的企業,在通州區、廊坊市辦理相關事務時可享受便捷措施。目前,共計70家守信企業上榜。 |